通知公告

公开征求关于《宿州市公园条例(草案修改稿)》的修改意见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8-16 17:30:22    字体大小:【      】  打印

 

《宿州市公园条例(草案)》已经20196月27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和立法调研、考察情况进行了认真修改,形成了《宿州市公园条例(草案修改稿)》。欢迎社会各界提出修改意见。修改意见可以书面交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市政务中心C座309室),也可以发送电子邮件至szrdfgw@163.com。

 

    

                         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20198月16

 

 

 

 

 

 

 

 

宿州市公园条例(草案修改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三章   管理与使用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一章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了促进公园的建设与管理,加快公园事业发展,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公园的规划、建设、管理和使用。

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历史名园等公园的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公园定义】 本条例所称公园,是指具有良好的景观和较完善的配套设施,具备改善生态、美化环境、休闲游憩、健身娱乐、传承文化、保护资源、科普教育、防灾避险等功能的公共绿地,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相关专类公园和游园等。

第四条【发展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坚持公园的公益属性,将公园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公园事业发展所需经费。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投资、捐赠等方式参与公园事业。

第五条【管理体制】 市、县城市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公园的行业管理、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林业、水利、生态环境、文化和旅游、教育体育、财政、公安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公园管理有关工作。

市辖区范围内,区城市管理部门、开发区管委会按照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权限负责公园的规划、建设、管理和使用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其自建公园的监督管理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辖区公园的日常巡查、监督考核等有关工作。

第六条【名录管理】 公园实行名录和分类、分级管理。公园名录、类别、等级的确定和调整,由市城市管理部门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提出方案,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七条【专项规划编制】 市、县城市管理部门应当依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组织编制公园体系发展和保护专项规划,经同级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核对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编制公园体系发展和保护专项规划,应当召开论证会、听证会或者以其他形式征求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和公众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并将规划草案予以公示。

第八条【专项规划编制要求】 编制市公园体系发展和保护专项规划,应当结合人口分布状况和公众多样化需求,科学规划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游园的数量、选址和面积,做到布局合理、覆盖均衡、体系完整、功能多样,并符合以下要求:

(一)市城市规划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规划区,应当按照每十五万常住人口不少于一个的标准,规划建设综合公园;

(二)按照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不低于五万平方米、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不低于一万平方米、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不低于四千平方米的标准,在交通方便、公共服务设施集中的地方规划建设社区公园;

(三)结合历史文化传承和自然资源保护,优先选择运河文化、楚汉文化、孝文化、名人名家等主题元素规划建设专类公园,彰显宿州文化和宿州特色;

(四)市城市建成区房屋拆迁形成的净地面积小于十亩的,原则上用于规划建设游园;

(五)结合水环境治理,沿城市水系规划建设公园;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

市公园体系发展和保护专项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按照原审批程序报批,公园的面积不得减少。

第九条【控制性详规】 综合公园、历史名园等对景观有较高要求的公园,城市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同级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周边建(构)筑物的高度、密度等控制指标和体量、体型、色彩等设计指导原则。

第十条【规划实施】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公园体系发展和保护专项规划,按照规划期满完成建设的要求,制定公园年度建设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设计方案修建性详规】 新建、改建、扩建公园的,建设单位应当根据公园体系发展和保护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相关规范的要求,组织编制公园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或者修建性详细规划,报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审定。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在审定时,应当书面征求同级城市管理部门意见。

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或者修建性详细规划经审定后,建设单位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十二条【设计方案详规要求】 编制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或者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有利于公园功能的发挥,并符合以下要求:

(一)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水体、植被等自然、人文条件;鼓励应用绿色照明、清洁能源、再生水利用、园林垃圾资源化利用等节能环保新技术、新产品;提高雨水收集利用率,具备条件的公园应当规划建设储水池塘、下凹式绿地等设施;

(二)建(构)筑物的体量、外形、高度、色彩应当与公园景观、环境相协调,不得损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不得规划与公园功能无关的建(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三)除植物园等相关专类公园外,植物造景以乡土植物、适生植物为主,本地木本植物数量应当占木本植物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植物配置以乔木为主,合理确定乔木、灌木、地被比例,适当增加林下步道和休憩设施,林荫路占园路比例不得低于百分之八十五,为游人营造更多绿色游憩空间;

(四)方便游人亲近自然,在绿地面积符合公园设计规范的前提下,适当增加观赏步道;

(五)综合公园应当按照动静分离、互不干扰的原则,划分安静休息区、运动健身区、娱乐活动区、主题游赏区等功能区,并设置游览、休憩、运动、健身、儿童游戏、科普等设施;社区公园应当设置儿童、老年人日常休憩需要的设施和不低于百分之十的体育活动场地;游园应当注重街景效果,设置休憩设施;专类公园应当根据主题设置相应设施;

(六)以游人需求为导向,结合公园的类别和主要功能,合理设置餐饮、零售、游览等服务设施;

(七)根据游人容量设置停车场、公共厕所、无障碍设施等;

(八)以防灾避险为重要功能的公园,应当规划建设应急供水、供电、排污等必要设施;其他公园应当结合其功能、规模,综合考虑应急避险场所和设施的设置;

(九)严格控制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应当以车辆停放、防灾避险、人民防空等设施建设为主;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

第十三条【基础设施建设规定】 公园的游憩、服务、管理设施应当按照公园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或者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相关规范设置;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配套建设污染防治设施。

已建成的公园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新建建(构)筑物或者硬化场地。确需建设建(构)筑物或者硬化场地的,应当经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批准。

第十四条【管线设置规定】 公园内设置水、电、燃气、通信等管线和其他市政设施,应当符合有关技术规范并兼顾公园景观。

第十五条【游乐设施规定】 公园游乐设施应当在娱乐活动区集中设置并符合有关技术规范和安全标准。大型游乐设施经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纪念性公园禁止设置游乐设施。

第十六条【文明施工规定】 在公园内施工,应当保护公园景观及各类设施。因施工影响公园景观和造成各类设施损毁的,施工结束后应当及时恢复原貌。

第十七条【改变用地性质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公园的用地性质。

因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确需改变公园用地性质的,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应当书面征求同级城市管理部门意见,并采取座谈会、听证会等方式征求公众意见后,按照法定条件和程序调整。

 

第三章  管理与使用

 

第十八条【公园移交】 公园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确需移交政府管理的公园,在建设单位组织城市管理、财政等部门办理移交手续后,由城市管理部门或者政府确定的其他单位接收。

公园移交后,当年度的绿化养护、保洁、安保等所需资金由接收单位向同级财政部门申报。次年起所需经费纳入接收单位年度预算或者财政专项资金。

第十九条【确定管理单位】 建设单位、接收单位应当设立或者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确定相关专业机构作为公园管理单位,负责公园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

鼓励公园管理单位、志愿服务组织开展选聘市民园长、特邀管理员等活动,组织志愿者参与公园管理与服务。

第二十条【公园标识】 公园入口处明显位置应当设置公园平面和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公园简介、游园须知,公示公园管理单位及投诉举报电话;园内主要路口应当设置导向标志;健身、游乐等设施应当设置安全提示标志;危险地带应当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非游泳区、防火区、禁烟区、禁行区应当设置明显的禁止标志。

公园内各类标识的文字、图形应当规范清晰、整洁完备。

第二十一条【公园门票】 政府投资建设和移交政府管理的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和以文化传承、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的专类公园应当实行门票免费;特殊情况拟收费的,应当召开听证会,征求游人、经营者和有关方面意见,论证其必要性、可行性后,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其他公园的门票和配套经营服务项目收费按照价格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实行收费的公园,应当对儿童、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现役军人等特定群体实行免费或者其他优惠,并在售票处显著位置标明游园内容、票价种类、优惠对象、优惠幅度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监督电话和价格举报电话。

第二十二条【经营服务项目】 政府投资建设和移交政府管理公园的管理用房和亭、台、楼、阁等园林建筑不得改变用途或者出租、出借给他人经营使用。

政府投资建设和移交政府管理公园内的配套经营服务项目,应当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法确定经营者。

第二十三条【举办活动管理】 利用公园内场地临时举办活动的,应当符合安全管理等有关规定,不得破坏公园设施和景观,不得影响正常游园秩序。活动结束后,举办单位应当于当日清理场地,清除垃圾等各类废弃物

政府投资建设和移交政府管理的综合公园和规模较大的其他公园,经城市管理等有关部门同意后,可以在规定的场地举办商业性展览、演出等活动。

第二十四条【水体管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公园水体倾倒、抛洒废弃物或者排放污水、废水。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公园水体炸鱼、毒鱼、电鱼;除公园管理单位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公园水体进行鱼类捕捞。公园管理单位可以划定禁止垂钓的区域,并在显著位置设置标志。

第二十五条【户外广告商贩等管理】 政府投资建设和移交政府管理的公园内禁止设置商业性户外广告。

公园内不得擅自摆摊设点,禁止进行占卜、算命活动。

第二十六条【噪声管理】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公园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标准,确定公园的环境噪声限值并向社会公布。

有条件的公园,公园管理单位可以划定区域供游人开展集体健身娱乐活动。游人开展集体健身娱乐活动所产生环境噪声,不得超过环境噪声限值。

医院、学校、住宅等噪声敏感建筑物周边五十米以内的公园区域内,在午间(中午十二点至十四点)、夜间晚二十二点至晨六点)、中考高考等特殊期间,禁止游人使用乐器、音响器材和开展歌唱、练声等产生过大音量的活动。

第二十七条【噪声管理】 公园管理单位应当配置噪声监测设备,对公园内的健身、娱乐等活动产生的噪声值进行经常性监测。

公园管理单位发现游人有违反公园环境噪声限值规定行为的,应当及时劝阻;劝阻无效的,应当向城市管理部门报告。

第二十八条【车辆管理】 除下列车辆外,禁止车辆进入公园内停车场以外的区域:

(一)老、幼、病、残者专用的非机动车;

(二)公园内专用观光车辆;

(三)公园内施工、养护等作业车辆;

(四)公安、消防、救护、抢险等执行公务的车辆。

设有自行车道的公园,应当允许未安装动力装置的自行车进入。

允许进入公园的车辆,应当按照公园管理单位规定的路线和速度行驶,在指定的地点熄火停放,但执行紧急任务的公务车辆除外。

第二十九条【犬只管理】 公园管理单位可以禁止游人携带犬只进入公园或者其部分区域,但应当在公园入口处或者区域周边等显著位置设置禁止标志。禁止携带犬只进入的,鼓励公园管理单位设置犬只临时寄放设施。

允许携带犬只进入公园或者其部分区域的,公园管理单位可以划定犬只集中活动区,并设置犬只排泄物清理设施等;游人携带犬只进入公园应当为犬只佩戴标识牌,用束犬绳(链)牵引并即时清除犬只排泄物。

第三十条【游人遵守规定】 游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不得随地吐痰、便溺,不得乱扔果皮、纸屑和烟头

等废弃物;

(二)不得采摘花草和植物果实、攀折花木,不得踩踏休养期的草坪;

(三)不得在建(构)筑物、设施、树木上涂写、刻画,或者张贴宣传品;

(四)不得在非指定区域游泳、垂钓、烧烤、露营和营火;

(五)不得从事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的活动。

第三十一条【公园服务】 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应当设立服务超市,设置直饮水、手机充电、无线网络等便民服务设施。

第三十二条【安全管理】 公园管理单位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遇有紧急情况或者突发事件,公园管理单位应当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游安全。

第三十三条【管理规范】 公园管理单位应当按照市公园管理规范进行日常管理和服务。政府投资建设和移交政府管理的公园,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确定公园绿化养护、卫生保洁等经营服务企业的,应当在政府采购文件中明确公园管理规范规定的各项标准。

市城市管理部门应当于2020年4月1日前拟定市公园管理规范,明确绿化养护、设施维护、环境卫生、安全管理等管理服务标准,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监督实施。

第三十四条【投诉处理】 城市管理部门、公园管理单位应当自觉接受公众监督,及时受理投诉举报,并自受理之日起十五日内予以答复。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按照以下规定处罚:

(一)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举办单位在活动结束当日清理场地清除垃圾等废弃物的,千元以上万元以下罚款;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未征得城市管理等有关部门同意或者未在规定的公园场地举办商业性展览、演出等活动的,可处两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在公园水体进行鱼类捕捞的,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在公园内擅自摆摊设点,进行占卜、算命活动的,处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四)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不符合规定的车辆进入公园,或者进入公园的车辆不按规定行驶和停放的,非机动车处五十元以下罚款,机动车处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五)违反本条例第三十第一项规定,在公园内随地吐痰、便溺或者乱扔果皮、纸屑和烟头等废弃物的,处二十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

(六)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第四项规定,在非指定公园区域游泳、垂钓、烧烤、露营和营火的,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管理部门按照以下规定处罚:

(一)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游人开展集体健身娱乐活动所产生环境噪声超过限值的,对集体健身娱乐活动的组织者,给予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三款规定,噪声敏感建筑物周边五十米以内的公园区域内,游人在午间、夜间中考高考等特殊期间,使用乐器、音响器材或者开展歌唱、练声等产生过大音量的活动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携带犬只进入禁止犬只进入的公园或者其部分区域的,处五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罚款;未即时清除犬只排泄物的,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四)违反本条例第三十第二项规定,在公园内采摘花草和植物果实、攀折花木、踩踏休养期草坪,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可处损失额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未造成损失的,可处五十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五)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第三项规定,在公园内建(构)筑物、设施、树木上涂写、刻画或者张贴宣传品的,责令限期清除,处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 城市管理部门、履行公园管理职责的其他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权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条例第七条规定,未按照规定编制公园体系发展和保护专项规划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在已建成公园内擅自建设建(构)筑物或者硬化场地的;

(三)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擅自改变公园用地性质的;

(四)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改变政府投资建设和移交政府管理公园的管理用房和亭、台、楼、阁等园林建筑的用途或者出租、出借给他人经营使用的;

(五)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不依法劝阻、报告、查处、追究的;

(六)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五章    

 

第三十九条【名词解释】 本条例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综合公园,是指功能齐全,适合开展各类户外活动,具有完善的游憩和配套管理服务设施,规模一般不低于十公顷的公园;

(二)社区公园,是指具有基本的游憩和服务设施,主要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就近开展日常休闲活动服务的公园,包括居住区公园和小区游园;

(三)游园,是指供公众临时休憩,分布在道路交叉口、街旁、桥头的小块绿地;

(四)专类公园,是指具有特定内容或者形式,有一定游憩设施的公园,包括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体育公园、纪念性公园等。

第四十条【参照执行】 带有绿地性质的广场可以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四十一条【公布规定 本条例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后,公园管理单位应当在公园的入口处或者其他明显位置予以公布。

第四十二条【实施时间】 本条例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