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

《人民代表报》:要切实加强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3-23 09:57:14    字体大小:【      】  打印

QQ图片20200323095143_WPS图片.jpg


《要切实加强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3月19日《人民代表报》采用)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当家作主,是这一制度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切实加强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将2016年6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完善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的实施意见》中要求的:“推进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工作平台和网络平台建设,明确联系的工作内容,完善联系的方式方法,建立健全代表反映人民群众意见和要求的处理反馈机制”,着力落到实处。

 

一要创新载体,拓展平台。“座谈会”,是代表联系群众的传统方式,尽管至今依然适用,但已不足以适应形势发展的新要求。毕竟不能天天召开“座谈会”,要保持代表与群众的经常联系、密切沟通,必须创新联系载体、拓展联系平台。譬如在前些年许多地方人大代表户门口挂标牌、代表小组建立活动室的基础上,合理布局建立人大代表工作站(联络站),群众想对代表说什么、想请代表帮什么、想让代表办什么,随时能找到人大代表,面对面地交流沟通。尤其是代表联系群众网络平台的建设,不仅具有方便、快捷的优势,而且在联系的广度、深度上具有很大潜力。代表们不仅在人代会召开之前,需要通过网络向群众征集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而且应当通过网络开辟代表联系群众的多种方式,高频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项调研、专题讨论、咨询服务等联系活动,既提高代表联系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又增强群众委托代表代言并监督代表履职的热情。“线上”、“线下”相互配合、共同给力,让联系更加密切更有实效。

 

二要完善制度,健全机制。要对已经普遍建立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认真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不断加以完善,将区域划片、人群对接、定期走访、定日接待、重点内容等纳入制度,既不留联系的盲区,又增强实施执行中的可操作性和群众监督的可评估性。各级人大常委会每年组织代表开展的专题调研、工作视察、执法检查、工作评议等活动,都是代表联系群众的极好契机,要对这些活动中涉及代表联系群众的具体环节作出刚性规定,关注社情民意,倾听群众诉求。同时要建立健全代表反映人民群众意见和要求的处理反馈机制,这是代表联系群众的关键环节,也是以往这项工作的薄弱环节。要像依法办理人代会上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那样,件件必办结、件件必回复。经验证明:可以将代表联系群众的反馈机制与代表述职结合起来,将代表联系群众的联系情况和反馈情况都纳入代表述职的内容,并接受选民或选举单位的评鉴,此举,不仅能促进代表对需要向群众反馈的问题及时反馈、件件反馈,而且能有效强化对需要反馈问题办好、办实的责任意识。

 

三要层层表率,形成常态。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是人大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对自己代言人的殷切期盼,各级人大代表都要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高度充分认识、身体力行。要一级一级地做出表率,高度自觉,持之以恒,形成常态。不能把代表联系群众看成仅仅是基层人大代表的事情,尤其是各级人大代表中的领导干部,不要以为自己在工作中常到人员众多的场合,就不存在脱离群众的问题了,其实不少领导干部每年甚至任职一届,以代表身份与群众具有法定意义的“联系”,几乎是空白。越是级别较高身为领导干部的人大代表,越要在密切联系群众方面做出表率,包括建立联系点、微信联系群,做出出色效果来。深处基层一线的各级人大代表,也不能以为自己常年工作生活在群众之中,就是密切联系群众了,而是要发挥“在群众之中”的优势,当好群众信赖的代言人。只有各级人大代表自觉联系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常态,人大制定的时代特色和实际特色才能得以展现。(砀山县人大 王鸿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