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要闻

关于赴徐州考察市容治理立法和城市管理工作的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1-17 10:41:08    字体大小:【      】  打印

 

2016年6月15日,由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张旭同志带队,市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法工委、城管局、法制办负责同志参加,前往徐州考察城市市容治理立法和城市管理工作。

徐州市幅员面积11258平方公里,总人口1023.52万人,辖2市(新沂、邳州)、3县(丰县、沛县、睢宁县)、5区(云龙、鼓楼、泉山、铜山、贾汪)。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319.88亿元,较上年增长9.5%。人均GDP 61511元,较上年增长9.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0.68亿元,比上年增长12.4%。

徐州主城区(云龙、鼓楼、泉山)面积200平方公里,人口200万人。2015年,徐州市组建了新的城市管理局领导班子,立足打造“精致、细腻、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开拓奋进,创新创优,城市管理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城市发展和人居环境显著提档,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以总分第一名成绩被省政府命名为“江苏省优秀管理城市”。今年以来,累计有24批次去徐州考察学习。

一、徐州市的主要做法

一是坚持法治引领。徐州是较早取得地方立法权的市,注重用法治思维做好城市管理工作。1996年8月制定实施了《徐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2004年修订,今年再次大幅度修订,已经完成初稿,即将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2014年在全国第一个制定《徐州市城市建筑外立面管理条例》,对城市建筑外立面实现了依法管理。相对完备的地方法规体系,为依法治理城市提供了法治保障。

二是创新管理体制。徐州市在城市管理方面,创新体制机制,实行“城管”与“公安”联动,着力破解“执法难、难执法”问题。

推行城管、公安巡查一体机制。印发了《<徐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协作规定>实施方案》,建立了巡查一体的日常执法机制和城管、巡防、治安、交警快捷联动的应急处置机制。将31个街道办事处合理划分为64个巡区,统一配置具备实时指挥、值班备勤、便民服务等多种功能合一的城管岗亭50个,各办事处为每一岗亭配备城管执法人员、协管员20-30人不等,采取四班三运转和24小时值班制,承担各自巡区范围内日常城市管理问题的巡查、督导及执法管理等,实现所有城管执法队员沉入街面、上路巡查执法,提升“处置率”、“管控率”。整合巡区内城管队员、公安警力,将城管执法的巡查区域与巡防、交警的巡逻区域结成互助巡区,建立了联勤联动、互联互通等7大机制,城管部门和公安机关相互配发“城管通”180部、“警务通”183部,形成了24小时相互配合、相互监督、协作处置各类市容环境、治安防范、交通秩序等问题的优势互补局面。执法协作模式启动以来,“1+1〉2”合力充分显现,公安系统发现并上传城管类信息达17.3万余条,编发城市管理专项通报256期,与各区城管局、办事处召开联席会议120余次,配合城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47次,对阻扰城管执法、暴力抗法的41名违法当事人实施了行政拘留;城管部门发现、上报违法犯罪线索300余条,协助公安机关侦破案件19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6名;累计取缔占道摊点1.2万余处、店外经营3200余家,市区主次干道95%以上的占道经营、店外经营和一些长期占用公共资源的“钉子户”都得到了有效解决城市管理常态化、长效化基本形成。

城管、交警联动治理机动车违停乱象。为解决市区“停车难、停车乱”现状,与市公安局联合印发了《加强市区机动车停车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徐公通〔2015〕111号)文件,将市区301条主次干道,根据等级划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B类道路为严管示范路、城市主干道,由公安交警和公安巡防力量共同负责,依法按照违反禁令标志上限实施停车管理。50个城管岗亭值岗人员和各区城管应急执法队伍负责C类道路、227条城市支巷的停车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对违停车辆张贴违法告知单并做好取证上传工作,交由交警予以审核、处罚,确保机动车辆“入位停车、规范停车”。目前,城管部门每月张贴有效违法停车告知单约8千余份,市区主次干道机动车停车秩序大为改观。

实施控违“地面+空中”立体化巡查。今年1月份,由市城管局和市公安局抽调专业人员共同组建了彭鹰空中巡查大队,投资200余万元,购置了2套4架六旋翼无人机,对城市违章建筑、市容市貌、市政设施、交通秩序、治安情况、应急事件等方面开展数据采集和实时动态监管,使城市管理和交通治安等各类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置。目前,已完成对城区976个小区的空中违法建设图像信息采集,采集面积约1100平方公里;在日常空中巡查期间,共利用无人机发现楼顶新增违法建设30余处,为有关部门制止和查处违法建设提供了有力证据;配合市建设局、市规划局对地铁三号线16个站点周边征迁情况进行了航拍图像采集,拍摄面积共计50平方公里;对徐州市区14个早晚高峰交通堵点进行了航拍信息采集,为缓解交通拥堵提供了分析依据;配合市停车难办公室对市区20个停车难区域进行了航拍信息采集;配合市禁毒委员会开展“天目-16”禁种铲毒行动,这是首次使用无人机开展缉毒行动,收效显著;参与市应急保障工作6次,实现无人机空中图像与数字化监督指挥中心大厅、市公安局应急处置指挥车的对接,为现场指挥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三是引入市场机制。徐州市在城市管理上,注重引入市场机制,在道路、绿篱、交通护栏、免费公厕等环卫保洁市场化实现了全覆盖(徐州的园林绿化工作不属于城管局,但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也全面实现市场化)。新一轮保洁市场化、一体化方案已草拟完成并上报市政府。制定了《徐州市环卫保洁精细管理考核办法(试行)》、《关于印发<徐州市环卫保洁精细管理考核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在主城区全面开展道路保洁“积尘称重、量化考核、精细管理”工作。环卫作业精细化管理考核对市场化保洁企业形成“倒逼”机制,各保洁公司及时调整优化作业流程,积极推行“三位一体”冲洗模式,即垂直冲洗+水平冲洗+洗扫一体的作业流程,充分发挥了各类大型环卫作业车辆机械化效能;对慢车道、人行道、小街巷,配置相适应的小型作业车辆,加大冲洗作业力度,增加冲洗频次,达到路见本色的效果。市场化竞争,促进了城市管理工作提升。

四是强化专项整治。坚持标本兼治、服务民生,开展专项整治,着力优化城市容貌环境秩序。根据省政府统一安排,结合“城更靓”行动计划,总体上按照“力度不减、投入不降、机构不撤”的要求,深入开展为期两年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接续行动,确保全面完成列入目标任务书的56个“九整治”项目和42个“三规范”项目,突出城郊结合部、城中村、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等区域,重点实施户外广告、门头店招、停车秩序、工地扬尘、占道经营等专项整治,下大力气解决乱搭乱建、乱堆乱放、卫生死角等难点问题,打造宜居宜业环境,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在全市范围开展争创优秀管理县(市、区)、办事处(乡镇)活动,创建成功一批示范街、示范路,打造城市管理新亮点。

五是加强督导考核。为促进精细保洁工作落实,在每天正常保洁作业时间内,环卫部门共组织9支队伍,负责对市区28个片区内的路面积尘状况实施监督考核。50个城管岗亭值岗人员及16个警务工作服务站人员负责各自巡区内道路的积尘称重检测;市环卫处、市局机关纪检监察室、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组成的6个复检组负责复核。所有检测数据当日上报,分别与保洁公司当月经费拨付相挂钩,同时计入年度城市管理考核成绩。今年元月1日起,从机关和局属单位抽调338人,组成26个督导组,对各区城市管理方面存在的14个类别、27项具体问题、贯穿全年的常态化督导工作。为确保督导实效,专门成立了督导工作领导小组,每月以市城管办名义将考核情况和得分、排名情况报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年终各类城市管理考核得分均从中提取,考核结果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区的综合考核及对市级职能部门的绩效考核,逐步建立“公开、透明、科学、高效”的城市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围绕提升依法执法水平和队伍综合素质,组织对基层办事处城管执法人员进行封闭式集中轮训;强化队容风纪、履职尽责督察,在全市范围开展纪律作风大整顿,累计辞退违规协管人员14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执法队员14人,诫勉谈话3人。今年,进一步强化了法律法规、执法技能和礼仪培训;加强了执法监督,组建了强有力的督查队伍,重点对一线执法人员文明执法、着装规范、言行举止,50个城管岗亭履职尽责情况和执法车辆使用,执法工作任务、目标落实情况等进行督察,持续提升群众满意率和城管美誉度。

二、几点建议

一是全面对标徐州。我市与徐州地缘相近,人文相似,城市管理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徐州市的做法对我市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在城市管理上建议全面对标徐州,用“拿来主义”的态度,学习借鉴吸收。

二是创新体制机制。对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进行探索创新,如学习徐州,建立城管、公安联动机制,解决执法难、难执法问题;全面推行道路保洁、护栏维护、园林养护等市场化运作,城管部门加强督导考核等。

三是强化法治建设。在全面依法治市的大背景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必须强化法治思维,加强法治建设,有针对性地加强城市管理的地方法规、条例和政府规章的制定工作,以法律的手段解决城市治理难题。(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韩玺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