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表要勤“跑腿”多“张嘴”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14-04-18 08:56:55    字体大小:【      】  打印

  


  笔者注意到,2013年,全国人代会期间共收到议案401件,其中169件提出的51个立法项目,已经列入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当中。2014年,全国人代会期间共收到议案460多件。许多代表深有体会地说,这些议案是跑出来的。有些议案从文字上看只有一、二页纸,但为这两页纸,代表们却付出了许多的劳动。因为会下多跑了腿,会上才多张了嘴。

  当人大代表,不论是哪一级,都是人民的代言人,都是一种为人民服务的职务,看似无权却有权。这个权就是代表人民说话,是带着百姓的心声走进大会的,是来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有的人大代表很少张嘴,是因为会下没有多“跑腿”,没有多“跑腿”,就听不到百姓的真实声音,体察不到百姓的苦甜酸辣,没有话说,当然也无需张嘴,即便张嘴,也说不到点子上。而那些在会上能“张嘴”,多“张嘴”、会“张嘴”的人大代表,有话可说、有建议可提,是因为他们会下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听到了许多百姓之声,看到了许多百姓之情,也就有了第一手材料。有了第一手材料,就能写出有质量的议案,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人大代表当的怎么样?老百姓看得最清楚。哪些代表的身影在什么地方,老百姓都知道。所以,老百姓说,我们最喜欢和我们常见面、和基层走的近、接地气的人大代表。

  人大代表的履职行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级人大代表在参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期间的表现是不是多“张嘴”。二是各级人大代表在人代会闭会期间的表现是不是多“跑腿”。会上不张嘴的人大代表,老百姓不喜欢,会下不跑腿的人大代表,老百姓也不喜欢。不张嘴的人大代表是不可能代表民意,反映民声的。不跑腿的人大代表同样不会接老百姓这个地气。

  由于一些人大代表不“跑腿”、不“张嘴”,人大代表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不佳,人大代表的形象不佳,又直接影响各级人大的形象,由此说,提高人大代表的素质和能力,不仅仅关乎人大代表的自身形象,更关乎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形象。正因为如此,张德江委员会长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报告中提出要继续加强和改进代表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代表履职服务保障水平”、“开展代表专题学习培训,让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在五年任期内都能接受一次学习培训”。全国人大培训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地方各级人大也应分级培训人大代表,以提高人大代表的素质和能力。

  近年来,萧县人大常委会加强了对县级人大代表的培训,从政治素质、法律法规等提高履职能力。加强对人大代表的培训,使人大代表明确“我当代表为什么?”“我该怎样当代表?”并结合代表不同工作岗位,明确调研任务,提出履职要求。人大代表有了调研任务,也就有了履职责任和压力,提高多“跑腿”、多“张嘴”的积极性,形成履职为民、建言献策的风气。

  张德江委员长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报告中要求要“进一步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本来就是一体的,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选的,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如果不从根本上认清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就会成为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的人大代表,就会出现“不代言、不能代言、不善代言”的人大代表。人大代表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就发挥不了人大代表的作用。“不作为、乱作为、无能作为”的人大代表,已经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恶劣影响,应该引起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高度警觉,在入口上把好关,打造高素质有履职能力的人大代表队伍;在培训上提素质,让人大代表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在出口上开通道,对于那些不称职的人大代表按照法定程序及时清除出去,保证人大代表务实清廉、履职为民,练好“台下功”,讲好“十分钟”,在闭会期间勤“跑腿”,在开会期间多“张嘴”。

(萧县人大常委会 张广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