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13-05-29 16:25:31    字体大小:【      】  打印

关于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3427日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会议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财经工委主任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为全面了解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促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市人大常委会2013年工作要点安排,47日至411日,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旭带队,市人大财经工委、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商务局、市银监局、市行政服务中心以及相关省人大代表组成调研组,采取听取县区工作汇报、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同时,调研组一行还考察学习了与我市相邻的宿迁、淮安两地的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现将调研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当前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

1、规模不断壮大,实力不断增强。2012年全市个体工商户累计114673户,当年新注册17932户,同比增加982户;私营企业突破1万户,累计达11283户,同比增加1345户。全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520亿元,同比增长18.9%,占全市GDP比重达57%,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在全省16市民营经济综合考核中我市位列第7名,同比提升5个名次。2012年全市非公经济实缴两税税收47.2亿元,占全部税收的76.1%,其中:实缴国税23.7亿元,同比增长34.7%;实缴地税18.9亿元,同比增长24.5%。民营经济已成为活跃度最高、增长性最强的经济形态,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加速宿州崛起的重要战略支撑点。

2、发展领域不断拓宽,产业布局日趋合理。当前,大中型民营企业成为推动我市民营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领先技术水平的高新技术民营工业企业相继落户,一批重点民营企业为加快全市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12年新增的7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是民营企业。

3、发展环境逐步优化,发展活力进一步激活。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及各县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非公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专门设立了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各项优惠政策对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推动企业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千方百计在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上下功夫,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四企”活动,市直多家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企业减负情况的督查治理行动,市行政服务中心的一站式服务,以及“一费清”等制度的贯彻实施,及时纠正了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和行为,切实优化了企业发展环境,激发了创业激情。

4、园区平台作用显著增强,产业聚集度稳步提升。近年来,我市抓住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科学规划产业园区,引导各类型企业集中发展。开发区、宿马园区、高新区建设稳步推进。新型乡镇工业园区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搭建平台,目前建成核心区面积8841亩,截至2012年底,全市22家市级乡村工业园入园企业393家,已投产企业317家,完成产值121.7亿元,园区实缴税收1.32亿元,乡村工业园建设取得重大成果。

5、融资环境进一步改善,融资渠道越来越多。截至2012年,全市共有小额贷款公司7家,融资性担保机构10家,累计为1108户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提供贷款担保32.12亿元;在保户数695户,在保余额34亿元,比年初增加10.18亿元,增长42.5%

二、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民营企业数量偏少,规模偏小,综合竞争力不强。从民营企业数量来看,2012年,我市每千人拥有的中小企业数不到3个,而全省和全国2009年已分别达到6.6个和11个,差距明显。与相邻省的江苏泗洪和盱眙相比较,2012年末,泗洪和盱眙私营企业数分别达到7119家和3648家,而我市的砀山、萧县、墉桥、灵璧和泗县分别是1348家、1902家、2322家、912家和1374家。全市1.1万户私营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仅790家,所占比例还不到7.2%。所以,与发达地区甚至周边省市相比,我市非公经济企业的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2、产业聚集度不高,产业结构层次处于较低水平。我市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批发零售业、制造业、建筑业中,而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技术含量高的新兴产业中则涉足不多,总体上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调研组考察了泗洪县的青阳镇,该镇有机械零部件制造产业集聚区和塑料薄膜科技园,汇聚了全国各地知名企业,年产值达100亿元,产业聚集度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我市年产值百亿元产业园区目前还是空白。

3、融资渠道有限,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我市90%的企业有资金缺口,由于金融部门为民营企业提供的融资渠道有限,而且门槛过高,造成企业融资困难,尤其是小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可抵押物少、资信低,致使企业贷款难度加大,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些刚有起色的小企业没有充足的金融血液补充,很难进一步开拓市场,壮大实力,甚至有垮掉的危险。有些民营企业反映,政府担保公司担保贷款同样要有抵押物,手续同样繁琐,而且要另外多缴纳一笔担保费,比银行还“银行”。

4、各类人才短缺,现代管理理念不强。我市部分企业存在用工荒现象,包括管理型人才、专业技能人才和普工。全市民营企业中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高、中级技能人员总量占从业人员的比例总体很低。大部分中小企业管理水平较差,没有现代管理意识,尤其是本土企业,相当一部分企业还是家庭式的经营管理模式,没有长远规划,缺乏发展的眼光。

5、用地指标紧张,影响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我市普遍存在企业用地紧张问题。一方面受国家用地指标制约,另一方面政府已有土地指标大多给了招商引资企业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本地民营企业用地非常困难。尤其是农民创办的小微企业,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拿不到土地证,给企业抵押融资和扩大生产造成困难,致使企业出现生存危机。如砀山县玄庙镇复合肥厂,产品获得国家十几项专利技术,年产值超亿元,至今没有解决土地指标问题,影响企业的发展。灵璧县一家农业机械制造厂,由于受土地指标限制,无法扩大企业规模,使企业负责人萌生去外地投资的念头,埇桥区目前有50多个项目因没有土地指标,迟迟不能开工建设。

6、对本土民营企业重视支持不够,创业环境不优。有些地方对外地客商到本地兴办企业给予最大程度的优待,而对于本土企业的优惠、帮扶相对较少,有的地方出现了招来“女婿”气走“儿”的现象 。过去开展“四企”活动时,企业外部环境很好,活动结束后,很少有人到企业帮扶,部分权力部门对企业仍有吃拿卡要的现象。

三、对发展我市民营经济的建议

1、强化全民创业。民营经济是全民经济也是创业经济。加快民营企业发展,要充分发挥社会各阶层力量,推动更多社会成员兴办各类经济实体,引导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科技工作者和事业单位人员创办企业,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不断掀起全民创业的高潮,迅速提升我市民营企业的总量和质量,提高民营企业对我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2、强化招商引资。要在扶持本地企业、鼓励全民创业的同时,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大力引进市外的资金和企业,不断改善我市民营经济的结构和层次,招大引强,培育龙头企业和支柱产业,增强我市经济发展的后劲。

3、强化企业培育。针对我市民营企业弱小的问题,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把企业培育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要排定大企业培育序时进度,尽快出台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的政策。强化企业培育工作,一是着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引导各类要素、各种资源、各项政策向优势企业、行业龙头企业集中,综合运用项目核准、用地、融资、财税等扶持措施对重点企业予以重点支持,加快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二是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力量、集中资源打造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科技类企业迅速崛起、形成规模。三是着力推进微小企业上规模。做好中小企业进入规模行列的规划工作,推进个体工商户提升为小微型企业,小微型企业提升为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发展为大企业、大集团的企业升级工作,不断推动企业上规模、出效益,实现高利税率。

4、强化要素保障。一是要解决融资难。金融部门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畅通资金渠道,加强银企对接,放宽融资条件。要扩大担保公司担保总额,有效解决企业在贷款过程中缺乏抵押物的问题。二要解决用地难。用地难、办证难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门槛,突出表现在外来客商不能及时落地建设,本土企业不能适时征地扩张。解决民营经济用地问题,既要科学规划,妥善处理好增量,又要挖潜增效,积极应用好存量。要科学规划土地使用,统筹安排民营企业项目用地,将民营企业用地纳入年度用地计划。三是要解决用人难。要制定高层次产业人才引进计划,加快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核心技术的领军人才和研发团队,对企业新引进的急需适用人才,确保各项奖励扶持政策落实到位、资金发放到位,努力在住房、就医、子女就学、家属安置等方面为引进人才提供优质服务。

5、强化服务保障。一要营造有利民营企业发展的浓厚氛围。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广泛宣传国家、省市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提高公众知晓率,广泛宣传民营经济发展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深入开展行风评议和行政机关效能建设,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行政服务中心“一条龙、全方位、一站式”服务,提高审批效率,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二要营造优良的服务环境。强化创业指导、培训等服务,形成全民创业浓厚氛围。依托行政服务中心、职业学校等服务机构,为广大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创业辅导等完整的创业服务。三要更加突出人文关怀。把那些优秀民营企业家吸收到党内来,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家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候选人,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家为劳动模范、先进个人候选人,让企业家们觉得“有面子”,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潜能。四要强化帮办服务。建立党政领导挂钩帮扶重点企业的工作机制,形成一对一的责任帮扶,定期到企业了解情况,分析解决问题,为企业向上争取各项扶持政策,明确挂钩帮扶的工作责任,促进企业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