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文献

浓墨重彩写春秋——纪念地方人大常委会设立三十五周年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1-04 11:07:58    字体大小:【      】  打印

 浓墨重彩写春秋

——纪念地方人大常委会设立三十五周年

刘德允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感慨之余,回眸萧县人大常委会35年的历程,亮点颇多,一件件生动的实践,无不为萧县的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履职紧扣第一要务

 

该县人大常委会始终把经济发展作为履行职责的重中之重。多年来,县人大常委会密切关注经济运行,坚持把园区建设和项目建设列为常规性监督议题,有效地促进了萧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关注经济运行。80年代后期,萧县经济进入发展快车道,制定九五规划时,由于各项经济发展指标研判不准,定得过高,难以实现,为此,人大常委会对九五规划中期评估之前,组织人员进行专题调研,并提出调整意见。县政府及时提出调整报告,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果断作出调整决议。2012年,人大常委会面对宏观经济对萧县发展不利的影响,常委会组织组成人员深入到相关部门、工商企业,对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并在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听取县政府专题报告。委员们在审议时提出:要牢牢把握稳增长的总基调,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重点发展实体经济等意见,并对部分发展指标调整形成决议。县政府按照决议及审议意见的要求,积极采取措施,解决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保证了经济发展总体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目标发展。

助推工业发展。园区和项目建设是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抓手。70年代的萧县曾经辉煌一时,但进入80年代后,发展速度缓慢,与周边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没有园区,基础设施不完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为彻底扭转这一被动局面,督促政府加快园区和项目建设。20078月,常委会对县经济开发区和项目建设进行集中视察。视察组提出:盘活土地资源,保障项目入驻用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承载能力等建议。建议落实如何,常委会于200712月,再次视察经济开发区和项目建设。视察组认为,上次视察后,县政府积极采取措施,着力推进园区和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该县2007年共投资近亿元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5个亿元以上企业入驻园区,4个项目协议入园,聚集效应初步显现,项目储备规模200余亿元。此后,常委会每年都安排对园区和重点项目建设进行视察、调研或听取专项工作报告,在常委会的连续监督下,截至2013年底,已建成专业园区6个,新型工业园4个、创业园2个,储备项目519个,总投资2500余亿元,生产总值186亿元。园区的快速发展、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已成为萧县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助推发展的载体。

 

监督紧贴民众利益

 

萧县人大常委会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5年来,紧贴民生组织开展视察、调研、执法检查1078次,听审工作报告489项,形成决议决定150项,促进了民生工作落实,维护了人民群众权益。

首次询问监督。2012年,是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履职的第一年,常委会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凤山绿化,组织组成人员和部分人大代表多次进行专题调研和视察。主任会议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认为有必要对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进行询问。20121121日,召开了凤山绿化工作专题询问会。会后,常委会连续跟踪问效,截至2013年底,4000亩的绿化任务已完成近半,凤山绿化的实施,对于改善城区居住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询问监督方式是本县人大常委会的首次启用,达到了预期目的,受到社会好评。

二次质询监督。1998年,县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在调研中发现住房公积金审批混乱,挪用十分严重,群众反映强烈。为此,调研组向县政府提出整改意见,要求尽快采取措施,解决存在问题。由于县政府重视不够,一年多,未能抓好整改落实,常委会启动质询方式。2000724日,6名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关于解决萧县住房公积金归集和使用问题质询案,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十九两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县政府对质询案办理情况的报告,均未能获得通过。之后,继续加大督办力度,直至问题得到解决。质询案的落实,收回公积金630余万元,维护了群众利益,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这是该县人大常委会设立以来,首次尝试质询监督方式。200710月,县人大常委会在开展城区建设情况视察中,发现城郊结合部土地私买私卖问题比较突出,已影响了城市建设规划的实施。视察后,5名组成人员向县政府提出质询案。在常委会的监督下,案件于200811月,经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分别判处3名涉案人员一年零四个月,追回违法所得21万元,相关人员受到党政纪处理。质询案的提出和办理,有效地遏制了土地私买私卖之风,为推动全县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彰显了人大作为。

 

票决彰显民主升华

 

票决也是萧县人大常委会坚持和探索的重要监督方式。十五届人大常委会以来,该县根据《监督法》的要求,修订了《萧县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规则没有把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列入票决范围,那么,如何督促一府两院认真落实审议意见就成为提高监督效果的关键。主任会议认为,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是否满意应当由常委会会议集体裁判。于是从2010年开始,对票决审议意见落实工作报告进行了偿试。2012年,新一届人大常委会进一步完善了票决审议意见办法。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对县政府关于落实县人大常委会关于201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2013年财政决算和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及财政审计问题落实情况等4份审议意见的报告进行票决。据统计至2014年,该县人大常委会已对17份审议意见进行了票决,其中满意8个,基本满意9个。其间,多位组成人员深有感触地说:票决避免了表决时碍于情面的尴尬,尊重了个人意志,让我们的发言说了不白说。与会的一府两院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在谈到票决的监督作用时表示:我们感到有压力,组成人员的满意票,代表人民群众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但票数的多少,是工作质量和效果的体现,今后对待任何工作不仅要做,而且必须做好……。由此可见,票决这种刚性监督方式,将一府两院相关工作真正置于监督范围,提高了监督实效。

 

活力在创新中激发

 

不断创新代表工作方式,努力为代表履职营造良好环境,充分发挥了代表的主体作用是该县人大常委会工作的又一亮点。主要做法是:

加强代表培训。每次换届尹始,常委会都要对新履职代表和乡镇人大主席至少进行一次全方位培训。

健全活动网络。各届履职第一年都将全县的2000余名省、市、县人大代表重新编组,明确代表小组长和联系人,编印代表名册,建立网络平台,加强人大常委会与代表的联系,从组织上保证代表活动的开展。

加强阵地建设。1992年开始,每届常委会都坚持代表小组活动室标准化建设,全部达到六有,为代表开展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

拓宽履职渠道。2008年以来,常委会共发放免资信封6000余套,收到来信千余件,代表提出乡村道路建设、耕地保护、社会治安30多个方面建议,梳理后,交有关部门办理。常委会坚持代表列席会议、参与调研、视察活动等制度。据统计,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以来,共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5000余人次,参与视察、调研9000余人次,发放政情通报100余期,拓宽了代表知情知政渠道。

提高建议办理质量。35年来,代表共提出议案、建议4632件。常委会不断强化办理措施,针对代表反映较为集中的社会治安、县乡道路建设、环境保护等办理不到位的300余件建议,加大督办力度,直至代表满意。

35年,是短暂的,又是不平凡的。笔者虽是从中撷取几个精彩片断,它却是萧县人大常委会工作的一个缩影。愿萧县人大常委会在探索中前行,在创新中发展,为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再创辉煌。